地籍圖是基本地籍圖和宗地圖的統稱,是表示土地權屬界線、面積和利用狀況等地籍要素的地籍管理專業用圖,是地籍調查的主要成果。地籍圖是地籍測量繪制的圖件,是一種詳細劃分土地權屬 (所有權或使用權) 界限的大比例尺地圖,用于說明或證明權屬土地的位置和面積等。地籍圖是土地權屬狀況和利用狀況的真實寫照,其上詳盡圖示行政界、權屬界、地類界、宗地等調查單元的類別、土地所有者或土地使用者及四至名稱編號和面積、線狀地物、居民點狀況等項內容,精確表示了土地權屬界線,特別是標出了獨立權屬地段的界線、編號及土地權屬狀況,是土地統計和確認權屬的法律依據。
地籍圖是地籍管理的重要依據。中國在封建社會就有地籍圖的繪制,以作為征收田賦的依據。最著名的的地籍圖是明代的魚鱗圖冊。是明洪武二十年(1378年)命各州縣分區編造,以田地為主;詳列面積、地形、四至、土質及地主姓名,一式四份,分存各級政府,作為征稅根據。因圖上所繪田畝依次排列為魚鱗,故稱“魚鱗圖冊”。以后幾經修訂,一直沿用至清代。
作為存世量不多的地籍圖保存著獨有的利用價值和研究價值,但隨著時間的遷移基本千瘡百孔損毀嚴重,例如人為的折裂傷害、透明膠布使用不當胡亂粘貼、手汗觸摸字跡掉色、糯米膠水補丁等等和自然的紙張大面積酸化脆化、真菌霉菌侵害、各種蟲蛀破壞、各種污水侵蝕等等,使地籍圖的價值大打折扣。
余平企業通過專業技術和經驗,用純手工結合獲得發明專利的“純天然植物脫酸防霉劑”對地籍圖進行搶救修復,大大延緩地籍圖的老化速度,也最大程度的保證了其自身的價值,繼續為世人創造價值。
修復前的地籍圖千瘡百孔
純手工去除背面殘留廢紙
客服電話:020-84178458
客服QQ:11235857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