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是影響文獻紙張保存壽命的重要因素,因紙張酸化造成的損害占相當大的比例。采用松香施膠的機制紙中殘留的硫酸鋁呈酸性,空氣中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也能夠增強紙張的酸性。紙張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,在酸催化下,纖維素分子易發生水解反應,聚合度降低,紙張強度下降,嚴重時一觸即碎,直至變為粉末。
酸性較強的文獻紙張應進行脫酸處理,《古籍修復技術規范與質量要求》強調通過開展脫酸工作,對古籍實行長久保護的理念。此理念對檔案保護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
紙張脫酸是用堿性物質中和紙張的酸,從而達到紙張保護的目的?,F在應用的大部分脫酸技術是用手工操作的溶液法,紙張必須一頁一頁浸泡在溶液中處理,費時費力;國外大規模脫酸技術以液相法為主,使用溶液或懸浮液,設備投資比較大。
我們在利用天然農副產品和中草藥為原料,經過浸泡過濾制備得到純天然紙張脫酸劑,用它對紙張進行脫酸,具有安全、環保等多種優點。未見國內外有這方面的文獻和報導。
具有最佳脫酸效果天然脫酸劑的大批量生產。天然脫酸劑各種成分均為純天然產物,來源豐富,價格低廉,與紙張的天然耦合能力強,協同性能好。經發酵得到產品脫酸劑,無毒無害,符合現代的環保理念。不僅能使修復后檔案翻閱順暢,保持原來面貌,達到以舊補舊的目的,而且避免了各種化學脫酸劑在脫酸過程帶來新的化學成分的殘留,對古籍、文獻、檔案、人體及環境無任何及其潛在的危害;脫酸后的文獻、檔案、古籍還具有一定的防霉、防蟲、防菌功能,起到有效的保存作用。
延長檔案壽命,讓一些珍貴資料得到長期的保存,保護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。檔案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,對于國家各個領域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保存和參考價值。檔案修復工作能完好的保持檔案的繼續性,從而發揮它的歷史價值,因此檔案保護工作則使國家珍貴檔案能夠得到有效搶救,使國家檔案資源保管保護工作得到加強,更好地滿足社會各方面的利用需求。
該脫酸方法普適于各類紙質文獻資料的保護。天然脫酸劑的成功研發不僅對檔案古籍保護具有重要的意義,加快檔案古籍保護的進度;而且該脫酸方法可以推廣至各類紙質文獻資料的保護中去,為全人類各種文化精神財富和科研成果的長期保存做出貢獻。
2008年同高校產學聯合,共同開發歷史文獻、檔案保護科技成果專利多項,培養了一大批歷史文獻、檔案保護材料研究人才和有關專業的碩士、博士。同時多年以來,培養了大量具有專業修復技術的高端人才,現已分布在國內外。
在30年的歷史文獻、古籍、檔案修復實踐中,開發出獨一無二的純天然古籍、歷史文獻、檔案紙張脫酸防霉劑系列,可逆性天然防蟲、防霉堿性黏合劑,2013年并榮獲國家檔案局全國科技成果二等獎。此外,“雙面修復歷史文獻、民國報紙”在國內外獨一無二的技術。
近年來為全國高校圖書館、公共圖書館、博物館、檔案館、歷史文獻館和一些相關單位及收藏家,修復各種破損嚴重的珍貴歷史文獻古籍、檔案、字畫,累計數量:古籍180萬頁;破舊民國報紙15萬張;地方文獻250萬頁;檔案700萬頁;字畫5萬張;中外文期刊精裝合訂本300萬冊;特別是廣東地區的“僑批檔案”,是唯一參與搶救的修復用純天然脫酸劑完成的項目,近八年共搶救僑批10萬頁。僑批檔案目前已成功申請列入《世界記憶名錄》保護。
一、僑批四、報紙
客服電話:020-84178458
客服QQ:1123585746